膀胱癌浸潤性與非浸潤性有什么區(qū)別
腫瘤科編輯
健康解讀者
腫瘤科編輯
健康解讀者
膀胱癌浸潤性與非浸潤性的核心區(qū)別在于腫瘤是否突破膀胱黏膜層向深層組織侵犯。非浸潤性膀胱癌局限于黏膜層,浸潤性膀胱癌已侵犯肌層或更深處,兩者在病理特征、治療方式和預后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非浸潤性膀胱癌病理學表現(xiàn)為腫瘤細胞局限于膀胱黏膜上皮層內(nèi),基底膜完整,組織學分級多為低級別。浸潤性膀胱癌的腫瘤細胞突破基底膜侵入固有層、肌層甚至周圍脂肪組織,常伴隨脈管浸潤,組織學分級多為高級別。
非浸潤性膀胱癌多表現(xiàn)為無痛性肉眼血尿,偶有尿頻尿急。浸潤性膀胱癌除血尿外,可能出現(xiàn)下腹部包塊、排尿困難、腰背部疼痛等局部浸潤癥狀,晚期可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相關表現(xiàn)。

膀胱鏡檢查結(jié)合病理活檢是確診關鍵。非浸潤性癌膀胱鏡下多呈乳頭狀或菜花狀隆起,超聲或CT顯示黏膜層增厚。浸潤性癌膀胱鏡下常見廣基腫塊伴潰瘍,影像學可見膀胱壁全層增厚及周圍組織侵犯。
非浸潤性膀胱癌首選經(jīng)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需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如吡柔比星、表柔比星預防復發(fā)。浸潤性膀胱癌需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術前可能聯(lián)合順鉑等新輔助化療,術后根據(jù)病理分期補充放化療。
非浸潤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超過90%,但復發(fā)率高達50-70%。浸潤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約50-60%,肌層浸潤者降至30-40%,存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時不足20%。兩者均需終身隨訪,浸潤性癌隨訪頻率更高。

膀胱癌患者應保持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限制腌制食品攝入,戒煙并避免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zhì)。非浸潤性癌術后可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浸潤性癌根治術后需進行盆底肌訓練改善排尿功能。所有患者需定期復查膀胱鏡、尿脫落細胞學及影像學檢查,出現(xiàn)血尿加重、骨痛等癥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