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jié)氣養(yǎng)生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分別是什么?
四季養(yǎng)生編輯
健康陪伴者
關鍵詞: #養(yǎng)生
四季養(yǎng)生編輯
健康陪伴者
關鍵詞: #養(yǎng)生
大暑臨近,養(yǎng)生刻不容緩,如何在這么熱的天氣健康養(yǎng)生?
巧用芳香植物消暑濕潤
大暑正好是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此時,心情容易消耗,特別是老人、孩子、體弱者難以抵抗炎熱,中暑等問題發(fā)生,出現頭暈、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癥狀。

要解決這些癥狀,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暴露在陽光下,注意室內冷卻,保證充分的睡眠,注意飲食衛(wèi)生,正確的飲食有助于人體防止炎熱的侵入,多吃冬瓜、薏苡、茯苓、山藥等食物
如果你已經感到頭暈,你也可以使用芳香植物來緩解頭暈。例如,新鮮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于煮湯或煮粥。新鮮樟香葉的主要效果是芳香化濁、消暑解表薄荷的主要效果是避免風熱、利咽通疹、舒肝瀉熱,可以發(fā)揮良好的效果,但王文輝也注意到夏天以濕熱為主,可以服用樟香生葉保健,但不要過度另外,樟香和薄荷不應該長時間煎。以樟香為例,煮的時間長了香氣就會消失,沒有原來的效果,所以最好在煮粥和湯之前幾分鐘放入。
夏季濕化冬季疾病
夏季炎熱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高的季節(jié),養(yǎng)生保健中常說冬季疾病夏季治療,因此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治療時期,夏季養(yǎng)生中特別要細心養(yǎng)護,重點防治。
“不過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來治療,還得依個人體質。專家表示,炎熱的天氣旺盛,治療疾病是通過灸等方法補充陽氣達到療養(yǎng)效果,通常冬天容易患的疾病,即陽虛癥的疾病可以在冬天的疾病夏天治療。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病等陽虛疾病,有上述慢性疾病的人可以在炎熱的季節(jié)治療疾病,體質熱的慢性患者不適合這種治療。
多喝暖水消暑
夏季養(yǎng)生,水也是人體內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健身壽命。俗話說,人是澆水的,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水約占人體重量的70%左右,傳統(tǒng)的消暑養(yǎng)生方法非常推薦開水。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解渴,一次喝太多水,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迅速下降,發(fā)生恐慌、氣短、出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jié),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藥食同粥補氣清暑
大暑氣候炎熱,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y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發(fā)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yǎng)人。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于湯中,使粥更具營養(yǎng)價值。
大暑節(jié)氣,典型的消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苡小豆粥,這些食材具有補氣消暑、健脾養(yǎng)胃的效果,有助于市民安度盛夏。
藥粥適合老人、兒童、脾胃功能弱者,在炎熱的夏天喝粥,可以放入大拇指淮山、茯苓等藥材,除濕效果更好。
暑熱不能移動肝火
另外,炎熱的夏季炎熱,人們容易移動肝火,經常出現不可思議的心情混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感情中暑。感情中暑對夏季養(yǎng)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人、體弱者,感情障礙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上升,突然死亡。
專家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必須避免憤怒、焦慮等極端情緒,并盡可能冷靜自然。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時節(jié)東莞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熱,但大汗淋漓也解不了熱,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yǎng)生首先要避開“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huán)境中。為了散發(fā)體內的濕氣,必須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的時候進行散步等強度低的活動。
另外,專家強調,三伏天有慢性病史的患者,特別是中老年人發(fā)生心臟、腦血管事故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年輕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下健身,必須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如跑步、器械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