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容易疲勞怎樣改善呢

關鍵詞: #疲勞
關鍵詞: #疲勞
中年人疲勞多因氣血不足、肝郁脾虛、腎精虧虛、作息紊亂、慢性疾病導致,可通過中藥調理、穴位按摩、調整作息、適度運動、飲食調養(yǎng)改善。
長期勞累或營養(yǎng)不良易致氣血兩虛,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建議服用八珍湯或歸脾丸補益氣血,日常用黃芪15克、當歸10克燉雞湯。每日按壓足三里穴3分鐘,促進脾胃運化。
情緒壓力大易引發(fā)肝氣郁結,連帶影響脾胃功能。柴胡疏肝散可解郁,配合陳皮山楂茶理氣消食。睡前推揉期門穴、章門穴各50次,緩解脅脹腹脹。
年過四十腎精自然衰退,腰膝酸軟伴疲勞者適用左歸丸。黑芝麻、核桃仁打粉沖服,艾灸關元穴15分鐘。避免熬夜傷陰,保證23點前入睡。
晝夜節(jié)律紊亂會加重疲勞感,固定起床時間不超過7點,午休控制在30分鐘內。工作間歇做5分鐘頸椎米字操,改善腦部供血。
每周3次八段錦或快走40分鐘,微汗即止。太極拳云手動作可疏通經絡,游泳鍛煉心肺功能但忌過度。運動后飲用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防氣陰耗傷。
飲食宜選擇山藥小米粥健脾胃,桑葚枸杞茶補肝腎,避免生冷油膩。睡前熱水泡腳20分鐘加艾葉15克,促進血液循環(huán)。持續(xù)疲勞超過兩周需排查甲減、糖尿病等基礎病,中醫(yī)辨證施治可配合耳穴壓豆取穴:神門、皮質下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逐步恢復機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