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腕管綜合癥癥狀
骨科編輯
醫(yī)顆葡萄
骨科編輯
醫(yī)顆葡萄
雙側腕管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手指麻木、疼痛、無力及活動受限。雙側腕管綜合征可能與腕管壓力增高、腕部過度使用、妊娠期水腫、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橈側感覺異常,夜間癥狀加重,嚴重時可出現大魚際肌萎縮。建議及時就醫(yī),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明確診斷。

雙側腕管綜合征患者常出現拇指至無名指橈側持續(xù)性麻木感,夜間或手腕屈曲時加重。麻木多由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導致,可能與長期使用鍵盤、手機等重復性腕部動作有關?;颊呖蓢L試腕部支具固定,避免夜間手腕屈曲。若麻木持續(xù)不緩解,需就醫(yī)排除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腕部至手指的放射性疼痛是典型癥狀,疼痛可向上放射至前臂。疼痛常在夜間覺醒,甩手動作可暫時緩解。這與腕管內肌腱滑膜水腫壓迫神經有關。熱敷和腕關節(jié)中立位休息有助于緩解癥狀,疼痛劇烈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捏握動作無力,表現為持物不穩(wěn)、扣紐扣困難。這是因正中神經支配的大魚際肌群(拇短展肌、對掌肌)失神經支配所致。早期進行腕管減壓手術可預防肌肉萎縮,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腕橫韌帶切開術。

部分患者描述有手套樣感覺減退或蟻走感,檢查可見兩點辨別覺異常。這類癥狀提示神經軸索損傷,需通過肌電圖評估神經傳導速度。甲鈷胺片、維生素B1片等神經營養(yǎng)藥物可能有助于改善癥狀,但需結合病因治療。
晚期未治療者可出現大魚際肌扁平化,拇指對掌功能喪失。此時肌電圖多顯示正中神經遠端運動潛伏期顯著延長。肌肉萎縮一旦發(fā)生難以逆轉,強調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對于重度病例,術后需配合手指功能康復訓練。

雙側腕管綜合征患者應避免長時間保持手腕屈曲或背伸姿勢,使用電腦時建議保持手腕中立位并使用腕墊。睡眠時可佩戴腕部支具防止夜間屈曲。飲食上注意控制血糖,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出現肌肉萎縮,需考慮手術治療。術后6周內避免提重物,定期復查肌電圖評估神經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