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心絞痛的鑒別診斷方法

心絞痛的鑒別診斷方法主要有心電圖檢查、冠狀動脈造影、運動負荷試驗、心臟超聲檢查、心肌酶譜檢測等。心絞痛通常由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表現為胸骨后壓榨性疼痛,可能伴隨出汗、惡心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后遵醫(yī)囑治療。
心電圖是診斷心絞痛的基礎檢查手段,可記錄心臟電活動變化。典型心絞痛發(fā)作時可能出現ST段壓低或T波倒置等缺血性改變,靜息狀態(tài)下心電圖可能正常。該方法無創(chuàng)、便捷,適合作為初步篩查工具,但不能單獨作為確診依據。對于疑似變異型心絞痛患者,需結合發(fā)作時心電圖特征判斷。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金標準,通過導管注入造影劑直接顯示血管狹窄程度??擅鞔_冠狀動脈病變位置、范圍及嚴重性,對評估是否需要支架植入或搭橋手術具有決定性意義。檢查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存在少量并發(fā)癥風險,通常在心電圖異?;虬Y狀反復發(fā)作時采用。
運動負荷試驗通過踏車或平板運動誘發(fā)心肌缺血,同步監(jiān)測心電圖變化。當運動誘發(fā)ST段動態(tài)改變并伴隨典型胸痛時,對勞力型心絞痛診斷價值較高。該檢查可評估心臟儲備功能,但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假陰性結果,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心臟超聲可觀察心臟結構與運動狀態(tài),評估心室壁節(jié)段性運動異常。負荷超聲心動圖通過藥物或運動誘發(fā)缺血,能提高對隱匿性缺血的檢出率。該方法無輻射風險,能同時評估心臟瓣膜功能及心包情況,但對操作者技術要求較高,微小血管病變可能顯示不清。
心肌酶譜包括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標,用于鑒別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絞痛發(fā)作時酶學指標通常正常,若持續(xù)升高則提示心肌壞死。需注意采血時間窗,發(fā)病后4-6小時復查可提高檢出率。該檢查對排除非缺血性胸痛具有重要價值。
心絞痛患者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及情緒激動,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戒煙限酒,冬季注意保暖,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以備急救。建議定期復查血脂、血糖等指標,遵醫(yī)囑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等藥物,若疼痛持續(xù)時間超過20分鐘或含服硝酸甘油無效,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