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診斷脂肪肝?

脂肪肝可通過肝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病史采集、實驗室檢查、肝活檢等方式科學診斷。
肝功能檢查是診斷脂肪肝的基礎項目,通過檢測血清中的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等指標,能夠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脂肪肝患者通常會出現轉氨酶輕度升高,但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表現為正常值。該檢查無須空腹,采血后當天即可獲取報告,適合作為初步篩查手段。
超聲檢查是臨床最常用的無創(chuàng)診斷方法,能夠清晰顯示肝臟脂肪浸潤導致的回聲增強。對于超聲診斷不明確的情況,可采用瞬時彈性成像技術定量檢測肝臟硬度,或通過CT檢查觀察肝臟密度降低。磁共振波譜分析能精確量化肝臟脂肪含量,但成本較高且操作復雜。
詳細詢問飲酒史、用藥史及代謝性疾病史對鑒別酒精性與非酒精性脂肪肝至關重要。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長期酗酒、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情況,同時評估體重指數和腰圍等肥胖相關指標。合并代謝綜合征的患者發(fā)生脂肪肝概率顯著增加。
除常規(guī)肝功能外,還需檢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四項等代謝指標。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檢測有助于排除遺傳性血色病。對于疑似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應補充抗核抗體和免疫球蛋白檢測。這些檢查能幫助明確脂肪肝的潛在病因。
肝穿刺活檢是診斷脂肪肝的金標準,能準確判斷脂肪變性程度和纖維化分期。通過病理檢查可區(qū)分單純性脂肪肝與脂肪性肝炎,同時排除其他慢性肝病。由于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通常僅用于病因不明、病情進展迅速或疑似肝硬化的患者。
確診脂肪肝后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與肝臟影像學變化,建議每日保持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嚴格控制精制糖和飽和脂肪攝入。合并代謝異常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二甲雙胍緩釋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藥物。避免使用可能傷肝的藥物,戒酒并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改善肝臟代謝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