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積癥狀和治療方法介紹
兒科編輯
健康陪伴者
兒科編輯
健康陪伴者
在古代,當醫(yī)學不發(fā)達時,兒童營養(yǎng)不良被認為是兒童的難題之一,但現(xiàn)在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患這種疾病的兒童并不多。但我們仍然應該了解這種疾病。讓我們來看看小兒疳積一些知識。
兒童營養(yǎng)不良的癥狀是什么?
營養(yǎng)不良是指兒童脾胃虛弱、運輸不良病程較長的慢性疾病。多發(fā)生在3歲左右的嬰兒,也可發(fā)生在其他年齡的兒童。臨床上,具有不同程度的身體干燥、頭發(fā)稀疏、精神疲勞、腹脹、飲食異常等特點。

一、臨床表現(xiàn)
1、膚色蒼白或蒼白,疲勞無力,體重逐漸減輕,皮下脂肪逐漸消失,肌肉松弛,頭發(fā)干燥,重者智力發(fā)育不良。
2、有母乳不足或喂養(yǎng)不當和慢性病史。
二、主要類型
1、輕度:腹部、軀干和大腿內側的皮下脂肪變薄,肌肉不強壯,體重比正常低15%~25%者。
2、中度:腹部、軀干、四肢皮下脂肪明顯消失,大腿內側皺紋明顯,肌肉松弛,皮膚蒼白干燥,面部明顯消瘦,體重比正常低25%140%。
3、重度:全身皮下脂肪完全消失,臉頰極度消瘦,額頭上有皺紋,像老人一樣。皮膚干燥,無彈性,無光澤,體重低于正常水平40%。
如何治療小兒營養(yǎng)不良?
一、中醫(yī)治療
消乳消食、導滯和中之法的治療應用。
方藥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麥芽10g、陳皮6g、萊茵籽6g、白術6g、茯苓6g等藥物治療。
化食丸、消乳丸等可用于中成藥。
二、如何治療小兒營養(yǎng)不良常用按摩穴位及技術推薦
推八卦2分鐘,清胃2分鐘,健脾2分鐘,大腸2分鐘,中脘1分鐘,脊椎一次,腹部陰陽半分鐘,巨闕2分鐘,足部三里1分鐘。
三、兒童營養(yǎng)按摩隨證配穴
1、傷食
表現(xiàn):精神煩躁,晚上睡不著,納呆,腹脹,腹痛拒絕按壓,或嘔吐食物殘渣,或大便臭,尿濁或伴發(fā)熱,苔厚膩,脈滑數(shù)。
治療方法:消食導滯,中健脾。
按摩配穴;揉板門2分鐘,清大腸2分鐘,推七節(jié)骨1分鐘,推承山1分鐘,嘔吐者配天柱骨,逆揉巨闕2分鐘。
2、積滯傷脾
表現(xiàn):精神不振、煩躁、面色發(fā)黃、乳食不進或食后饑餓、頭發(fā)干枯結穗、身體瘦弱、頭大頸細、腹部膨脹(蟾蜍腹)、脂肪消失、青筋暴露、苔蘚膩舌質淡、脈沖細。
治療:益氣健脾,同時消積。
按摩配穴:退六腑2分鐘,摩腹1分鐘,逆揉天樞1分鐘,刮四縫1分鐘,分腹陰陽1分鐘。
3、氣血兩虛

表現(xiàn):精神萎靡,睡眠露眼(睡眠時眼睛不能閉合),食欲不振,或便秘或大便不消化食物,面色無光澤,身體干瘦如柴,四肢不溫,哭聲無力,舌質少苔,脈虛無力。
治療:益氣養(yǎng)血,健脾健胃。
按摩配穴:補腎2分鐘,補脾3分鐘,推三關1分鐘,揉三陰交2分鐘。
附:捏脊法
醫(yī)生用拇指從大椎穴旁邊打開1.5英寸,從上到下按壓丙次。然后用雙手食指背面水平按壓長強穴。拇指的一端與食指合作,捏住皮膚,交替向上,直到大椎穴一次,連續(xù)捏六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用隱藏的力量將肌肉拉到腰椎和胸椎的左右上方,每次捏兩次,然后向上提起。第六次捏后,
用兩個拇指從命門到腎俞穴按壓一次。連續(xù)6天為一個療程,每天2次。
針灸四縫穴:用毫針快刺不留針,刺破后用手擠出黃水或淡血水,一天一次。
四、小兒營養(yǎng)不良食療方法
以下食療方可緩解小兒營養(yǎng)不良:
1、珠玉二寶粥
功效:健脾養(yǎng)胃,補肺內熱,主要治療脾肺氣虛引起的各種疾病。
配料:生山藥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餅30克。
做法和服用方法:先將薏苡仁煮至爛熟,再將山藥洗凈去皮搗碎,將柿餅切成小塊,放入鍋中煮成粥糊。每天服用2次,5-7天為1個療程。
2、紅糖大麥粥
功效:適用于面黃肌瘦、乏力少食、脾胃虛弱的兒童,可治療小兒營養(yǎng)不良。
配料:50克大麥米,25克紅糖。
做法和服用方法:將大麥米洗凈,放入高壓鍋中煮成軟粥,加入紅糖即可食用。連續(xù)服用幾天即可見效。
注:溫暖的飲食,少吃多餐。
3、薯蕷撥粥
功效:養(yǎng)心健脾胃。適用于心氣不足、自汗盜汗、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兒童。
配料:100-150克生薯片(山藥),100-150克面粉,適量蔥、姜末,少許紅糖。
做法和服用方法:將生山藥洗凈,刮去皮搗碎,與面粉一起調入冷水中煮成粥糊,煮熟后加入蔥、姜末、紅糖,煮1-2??梢砸荒晁募痉?。
注:無論寒暑,都要吃溫暖的食物。
推薦閱讀:
介紹了中醫(yī)治療小兒營積的方法
小兒營養(yǎng)不良調理有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