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晚期癥狀主要有持續(xù)上腹疼痛、嘔血黑便、消瘦乏力、腹部腫塊等表現(xiàn),通常伴隨遠處轉移。
1、上腹疼痛晚期胃癌疼痛呈持續(xù)性加劇,與腫瘤侵犯神經(jīng)及周圍組織有關,需使用鹽酸嗎啡緩釋片、芬太尼透皮貼劑等鎮(zhèn)痛藥物控制。
2、嘔血黑便腫瘤潰爛出血導致嘔血或柏油樣便,可能引發(fā)失血性貧血,需靜脈輸注奧美拉唑、凝血酶原復合物等止血治療。
3、消瘦乏力癌性消耗與進食困難導致體重驟降,血清白蛋白常低于30g/L,需腸外營養(yǎng)支持配合甲地孕酮改善食欲。
4、腹部腫塊腫瘤增大可在劍突下觸及質硬包塊,多合并肝轉移灶,增強CT可見病灶直徑超過5厘米。
晚期胃癌患者應少量多餐進食高蛋白流食,保持口腔清潔,定期評估疼痛程度并及時調整鎮(zhèn)痛方案。
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慢性腸道疾病、肥胖與缺乏運動。
1、遺傳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顯著增加患病風險,建議有家族史者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2、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高脂低纖維飲食、過量攝入紅肉及加工肉制品可能誘發(fā)腸道黏膜病變,日常應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攝入。
3、慢性腸道疾?。?p>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病可能導致腸黏膜異型增生,需規(guī)范治療并監(jiān)測病情變化。4、肥胖與缺乏運動:體脂率過高和久坐會促進胰島素抵抗及慢性炎癥,保持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于降低風險。
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5-10年接受一次腸癌篩查,出現(xiàn)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