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專家余新平教授南昌愛爾施治,9歲先天外斜視患兒眼位正常

2025年7月,南昌愛爾眼科醫(yī)院視光及小兒眼病科特邀廣州中山眼科中心醫(yī)院斜弱視??浦魅斡嘈缕浇淌趤碓鹤\及手術。期間,余教授接診了一位9歲的先天性外斜視患者小鑫,用專業(yè)的診療為孩子帶來了健康。
小鑫的眼疾自出生起就存在,父母發(fā)現(xiàn)他眼睛向外偏斜,且近些年來癥狀逐漸加重,于是帶他來到南昌愛爾眼科醫(yī)院就診。門診檢查時,余新平教授對小鑫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結果顯示,小鑫右眼裸眼視力0.8,佩戴+1.50DS/-0.50DC×180°的眼鏡后,矯正視力為0.8;左眼裸眼視力0.6,戴鏡+1.75DS/-0.50DC×180°時,矯正視力0.6。眼位檢查方面,33cm看近時,小鑫眼位向外偏斜40三棱鏡度;5m看遠時,眼位向外偏斜35三棱鏡度。更讓人擔憂的是,他的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已經(jīng)被破壞。綜合各項檢查,余教授診斷小鑫為先天性外斜視、雙眼屈光不正。
完善術前檢查及準備后,余新平教授為小鑫實施了斜視矯正術,手術方案為左眼外直肌后徙6mm,左眼內直肌縮短6mm,整個手術過程順利。
術后,通過斜視矯正手術、術后驗光配鏡以及術后雙眼視功能訓練,小鑫的眼位已經(jīng)恢復正常,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也正在逐步恢復,這讓小鑫的父母欣喜不已。
余新平教授介紹,先天性外斜視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多在出生時或出生早期(6個月前)發(fā)病,一般存在家族遺傳因素。其多數(shù)為恒定性外斜視,少數(shù)為間歇性,斜視度較大,常超過30°,僅靠戴鏡無法矯正,且患者沒有雙眼單視的先天性條件,對視功能危害極大,雙眼視功能不良,無同時視及融合功能,視網(wǎng)膜對應缺如。
余教授進一步說明,先天性外斜視患者多數(shù)雙眼可交替性注視,這類患者大多無明顯的屈光不正,與屈光和調節(jié)的關系不密切,斜視度會隨年齡增長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發(fā)病原因可能與中樞性集合和分開不平衡、遺傳、解剖等因素有關,也可能是眼外肌肉的位置發(fā)育異常,眼外肌本身發(fā)育異常、中胚葉分化不全、眼肌分離不良、肌鞘異常及纖維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是支配肌肉的神經(jīng)麻痹引起的。此外,該病常合并下斜肌功能亢進、垂直分離性斜視、A-V型斜視、眼球震顫、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和顱面畸形等,患者的立體視覺和雙眼注視功能比較差。
對于治療,余教授建議以手術治療為主,要在知覺異常建立之前盡早手術矯正眼位,術后積極進行視功能康復訓練,爭取恢復雙眼二級和三級視功能。
此次余新平教授在南昌愛爾眼科醫(yī)院的診療工作,不僅幫助小鑫恢復了正常眼位和視功能,也讓更多人對先天性外斜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南昌地區(qū)的此類患兒帶來了康復的希望,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頂尖專家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