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tǒng)結石是否需要手術主要取決于結石大小、位置及并發(fā)癥,當出現結石直徑超過10毫米、梗阻性腎積水、反復感染或藥物保守治療無效等情況時建議手術干預。
1、結石直徑超過10毫米較大結石難以自行排出,可能卡在輸尿管導致劇烈絞痛。可通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坦索羅辛、雙氯芬酸鈉和枸櫞酸氫鉀鈉。
2、梗阻性腎積水結石阻塞尿路引發(fā)腎盂壓力增高,可能損傷腎功能。需緊急解除梗阻,輸尿管鏡碎石術是首選方案,伴隨腰痛、少尿等癥狀時可使用托特羅定緩解癥狀。
3、反復感染結石合并頑固性尿路感染可能引發(fā)膿毒血癥。需手術清除感染灶,術后配合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保守治療無效藥物排石治療3個月以上無效或結石持續(xù)增大時,應考慮輸尿管軟鏡手術。這類患者往往伴有持續(xù)隱痛、血尿等癥狀。
術后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攝入,定期復查泌尿系超聲監(jiān)測復發(fā)情況。
腎結石確診通常需要進行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結石成分分析。
1、尿液檢查通過尿常規(guī)和尿培養(yǎng)檢測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及結晶情況,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或結石活動跡象。
2、血液檢查血常規(guī)和腎功能檢查可評估炎癥程度及腎臟濾過功能,血鈣、血尿酸等指標能輔助分析結石形成原因。
3、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作為首選篩查手段,CT平掃能精確定位結石大小和位置,靜脈尿路造影可顯示尿路梗阻情況。
4、結石成分分析排出結石后通過紅外光譜分析其成分,對制定預防方案具有指導意義,常見類型包括草酸鈣、磷酸鈣和尿酸結石。
確診后建議每日飲水超過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攝入,定期復查監(jiān)測結石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