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盞內(nèi)結石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具體需根據(jù)結石大小、位置、腎功能等因素綜合評估。主要影響因素有結石直徑、腎盞解剖結構、是否存在尿路梗阻、患者基礎疾病。
1、結石直徑:直徑小于2厘米的結石適合體外碎石,過大結石需分次治療或改用其他方式。
2、腎盞結構:腎下盞結石因重力因素排石困難,需結合倒立體位輔助排石。
3、尿路梗阻:合并腎積水時需先解除梗阻,否則碎石后可能引發(fā)感染或石街形成。
4、基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肥胖、妊娠等禁忌證患者不宜采用該治療方式。
治療前需完善泌尿系CT三維重建評估,術后建議每日飲水超過2000毫升,配合適度跳躍運動促進排石。
輸尿管結石多數(shù)可以自行排出,具體與結石大小、位置、輸尿管條件等因素有關,通常直徑小于5毫米的結石排出概率較高。
1、結石大?。?p>直徑小于5毫米的結石自然排出率可達80%以上,超過8毫米的結石通常需要醫(yī)療干預。2、結石位置:位于輸尿管上段的結石排出難度較大,中下段結石因輸尿管逐漸增寬更易排出。
3、輸尿管條件:輸尿管存在狹窄或畸形時會影響結石排出,正常解剖結構的輸尿管更有利于結石移動。
4、輔助治療:藥物排石治療可幫助輸尿管擴張,體外沖擊波碎石適用于特定大小的結石。
建議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促進結石排出,出現(xiàn)劇烈腰痛、血尿或發(fā)熱時應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