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心絞痛的方法
心血管內科編輯
醫(yī)顆葡萄
心血管內科編輯
醫(yī)顆葡萄
心絞痛的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心絞痛可能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胸痛、胸悶等癥狀。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通過導管技術疏通狹窄或阻塞的冠狀動脈。該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yī)生將帶有球囊的導管插入血管,到達病變部位后擴張球囊并放置支架。這種方法創(chuàng)傷小且恢復快,適合單支血管病變患者。術后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取患者自身血管在冠狀動脈狹窄處建立新的血流通道。開胸手術需全身麻醉,常用大隱靜脈或胸廓內動脈作為移植血管。該方式適合多支血管彌漫性病變或左主干病變患者。術后可能出現傷口感染、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需密切監(jiān)測?;謴推趹苊鈩×疫\動,遵醫(yī)囑使用硝酸異山梨酯片改善心肌供血。
激光心肌血運重建術通過激光在缺血心肌區(qū)域制造微小通道促進側支循環(huán)形成。該技術適用于無法進行常規(guī)血運重建的彌漫性病變患者。手術需要體外循環(huán)支持,可能引起心肌穿孔或室壁瘤等風險。術后需配合使用美托洛爾緩釋片控制心率,并定期復查心臟功能。

心臟移植適用于終末期缺血性心肌病合并難治性心絞痛患者。需嚴格配型并長期服用環(huán)孢素軟膠囊等免疫抑制劑預防排斥反應。手術風險包括供體短缺、移植后感染和慢性排斥等問題。術后需終身隨訪,限制體力活動,避免高脂飲食加重心臟負荷。
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是無創(chuàng)輔助循環(huán)方法,通過下肢氣囊序貫加壓增加冠狀動脈舒張期灌注。該療法可作為手術禁忌患者的替代選擇,需連續(xù)治療30-40次。治療期間可能產生皮膚壓傷或下肢疼痛,配合使用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可提升療效。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減少心絞痛發(fā)作誘因。

心絞痛患者術后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避免腌制食品。可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且每次不超過30分鐘。嚴格戒煙并控制體重,體質指數建議維持在18.5-23.9之間。定期復查血脂、血糖及心電圖,出現胸痛加重或休息時發(fā)作需立即就醫(yī)。保持情緒穩(wěn)定,睡眠時間保證7-8小時,夜間呼吸困難者可抬高床頭1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