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便秘細數肛裂的四大主要癥狀
肛腸科編輯
健康科普君
肛腸科編輯
健康科普君
肛裂的主要癥狀包括便血、便秘、肛門疼痛和肛門瘙癢。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后形成的小潰瘍,可能與排便困難、局部感染、肛門括約肌痙攣等因素有關。

便血是肛裂的典型表現,血液呈鮮紅色,量少,常附著于糞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便血可能與排便時肛管皮膚撕裂有關,通常表現為排便后手紙帶血或馬桶內少量鮮血。肛裂引起的便血需與痔瘡、直腸息肉等疾病鑒別。治療可遵醫(yī)囑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太寧乳膏等藥物緩解癥狀。
便秘既是肛裂的誘因也是其常見癥狀,患者因懼怕排便疼痛而刻意抑制便意,導致糞便干硬難以排出。便秘可能與飲食中膳食纖維不足、飲水過少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排便費力、排便次數減少。改善便秘可適量增加蔬菜水果攝入,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開塞露等藥物輔助排便。

肛門疼痛是肛裂最突出的癥狀,表現為排便時刀割樣劇痛,便后可持續(xù)數小時。疼痛可能與肛管裂傷刺激神經末梢及肛門括約肌痙攣有關,通常伴隨排便出現并逐漸加重。緩解疼痛可遵醫(yī)囑使用利多卡因凝膠、雙氯芬酸鈉栓、布洛芬緩釋膠囊等藥物,同時保持肛門清潔干燥。
肛門瘙癢多出現在肛裂慢性期,由于裂口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引起。瘙癢可能與局部炎癥反應、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肛周皮膚潮濕不適。改善瘙癢需保持肛周清潔,可遵醫(yī)囑使用氧化鋅軟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硼酸洗液等藥物控制癥狀。

肛裂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肛門清潔,排便后可用溫水坐浴10-15分鐘。飲食上增加全谷物、西藍花、火龍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適當進行提肛運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若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出現發(fā)熱、膿性分泌物等表現,應及時就醫(yī)排除肛周膿腫等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