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17天有血塊和淤血排出正常嗎為什么
產后護理編輯
健康小靈通
關鍵詞: #產后
產后護理編輯
健康小靈通
關鍵詞: #產后
產后17天排出少量血塊和淤血屬于正?,F(xiàn)象,主要與子宮復舊、胎盤剝離面愈合、活動量增加、激素水平波動、感染風險等因素有關。

產后子宮需要通過收縮恢復至孕前大小,這一過程會持續(xù)4-6周。收縮時可能將宮腔內殘留的蛻膜組織或微小血塊排出,尤其在哺乳時催產素分泌會加強宮縮力度。血塊直徑小于3厘米且無惡臭屬正常范疇。
胎盤剝離后的子宮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壞死組織脫落可能形成暗紅色淤血。產后2周內創(chuàng)面血管處于修復期,過度行走或久坐可能引發(fā)出血,建議每日臥床休息不少于8小時。
過早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會導致盆腔充血,使原本逐漸減少的惡露再次增多。產后第三周可進行散步等輕度活動,但需避免提重物、深蹲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哺乳期泌乳素升高會抑制雌激素分泌,導致子宮內膜修復速度波動。部分產婦在產后14-20天可能出現(xiàn)激素撤退性出血,表現(xiàn)為突然增多的鮮紅色分泌物。
若血塊伴有發(fā)熱、腹痛或惡臭,需警惕子宮內膜炎。剖宮產產婦更需觀察切口愈合情況,異常出血合并體溫超過38℃應立即就醫(yī)。

建議保持會陰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2次并及時更換衛(wèi)生巾;飲食多補充動物肝臟、菠菜等含鐵食物;進行凱格爾運動促進盆底肌恢復。出血量超過月經最多量、持續(xù)3天以上或出現(xiàn)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時,需超聲檢查排除胎盤殘留。正常惡露應在產后6周內完全干凈,哺乳會加速這一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