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腎小球腎炎的常見病因是
腎內科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腎內科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腎小球腎炎的常見病因主要有感染后免疫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因素、代謝異常以及藥物或毒物損傷。

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是最典型的感染相關性腎炎,多發(fā)生于咽喉炎或皮膚感染后2-3周。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抗原成分與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上引發(fā)炎癥反應。臨床表現為血尿、蛋白尿和水腫,兒童患者多見。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病可累及腎臟。患者體內產生抗核抗體等自身抗體,攻擊腎小球基底膜等結構。這類腎炎往往伴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等全身癥狀,需要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進展。
Alport綜合征等遺傳性腎炎由IV型膠原蛋白基因突變導致?;颊吣I小球基底膜結構異常,多在青少年期出現血尿、蛋白尿,常伴有聽力下降和眼部異常?;驒z測可明確診斷。

長期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腎病,高血糖導致腎小球濾過膜增厚和系膜基質增生。高血壓同樣會損傷腎小球毛細血管,造成缺血性改變。這類腎炎進展隱匿,早期需嚴格控制血糖血壓。
非甾體抗炎藥、抗生素等藥物可能通過過敏反應或直接毒性損傷腎小球。重金屬接觸、有機溶劑暴露等環(huán)境因素也會誘發(fā)腎炎。及時停用可疑藥物并脫離毒物環(huán)境是關鍵治療措施。

預防腎小球腎炎需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濫用藥物,控制慢性病基礎。急性期應限制鈉鹽攝入,選擇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如魚肉、蛋清等。恢復期可進行散步、太極等低強度運動,定期監(jiān)測尿常規(guī)和腎功能指標。出現持續(xù)水腫、尿量減少等癥狀應及時腎內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