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上睡覺鼻子不通氣怎么辦

寶寶晚上睡覺鼻子不通氣可通過調(diào)整睡姿、清潔鼻腔、使用加濕器、熱敷鼻部、遵醫(yī)囑用藥等方式緩解。該癥狀通常由生理性鼻塞、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原因引起。
將寶寶頭部墊高15-30度有助于減輕鼻腔充血。側臥睡姿可避免舌根后墜加重鼻塞,家長需注意避免使用過高枕頭,防止頸部彎曲影響呼吸。對于1歲以下嬰兒,建議采用仰臥位睡眠以降低窒息風險。
使用生理鹽水鼻噴劑或吸鼻器清除鼻腔分泌物。家長需先將寶寶頭部固定,每側鼻腔滴入1-2滴生理鹽水,等待1分鐘后用球形吸鼻器輕柔吸出。操作時注意避開鼻中隔,每日清潔不超過3次,過度清潔可能損傷鼻黏膜。
保持室內(nèi)濕度在50%-60%能緩解鼻腔干燥。冷霧加濕器更適合兒童使用,家長需每日更換水并每周消毒,避免滋生軍團菌等病原體。可在臥室放置濕度計監(jiān)測,夜間持續(xù)使用但避免直吹寶寶面部。
用40℃左右溫毛巾敷于鼻梁處5-8分鐘,每日2-3次。熱敷能使鼻腔血管擴張改善通氣,家長需先測試溫度避免燙傷,敷完后及時擦干皮膚。該方法對感冒引起的鼻塞效果較好,但急性鼻竇炎發(fā)作期禁用。
細菌性鼻竇炎可遵醫(yī)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過敏性鼻炎可用氯雷他定糖漿,但2歲以下幼兒須嚴格按劑量使用。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適用于腺樣體肥大,連續(xù)使用不超過1個月。禁止自行使用減充血劑類滴鼻液。
家長應保持寶寶臥室空氣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風,定期更換床單減少塵螨。哺乳期母親需注意飲食,避免攝入可能致敏的食物如牛奶、海鮮等。若鼻塞伴隨發(fā)熱、膿涕、睡眠呼吸暫停等癥狀,或持續(xù)超過2周無改善,需及時就診耳鼻喉科。日常可給寶寶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但無須過度保暖以免出汗后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