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了殼的荔枝是什么部位

剝了殼的荔枝是可食用果肉部分,屬于植物果實的中果皮和內(nèi)果皮發(fā)育形成的假種皮結(jié)構(gòu)。
荔枝果肉并非真正種皮,而是由珠柄組織增生形成的假種皮。成熟時外果皮革質(zhì)化形成硬殼,中果皮和內(nèi)果皮退化,假種皮膨大包裹種子形成白色半透明果肉。這種特殊結(jié)構(gòu)使荔枝果肉富含汁液和糖分,成為主要食用部位。
荔枝果肉含葡萄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15-20%,維生素C含量達(dá)40mg/100g,同時含有鉀、鎂等礦物質(zhì)。假種皮細(xì)胞壁較薄,含果膠和多糖類物質(zhì),賦予果肉Q彈口感。特殊香氣成分如萜烯類物質(zhì)主要集中在果肉表層。
新鮮果肉可直接食用或制作甜品,干燥后成為桂圓肉。果肉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剝殼后易褐變,需用淡鹽水浸泡保持色澤。每日建議食用量不超過200克,避免果糖攝入過量引發(fā)"荔枝病"。
商業(yè)加工采用速凍保鮮技術(shù),核心溫度需在30分鐘內(nèi)降至-18℃。家庭保存可去核后真空密封,冷藏保存3天。制作荔枝干需60℃低溫烘干12小時,保留70%以上維生素C。
妃子笑品種假種皮較厚達(dá)8mm,糯米糍品種含糖量高達(dá)21%。不同成熟度果肉硬度存在差異,糖酸比從8:1到15:1不等。泰國金枕品種果肉呈微黃色,甜度高于國內(nèi)主流品種。
食用荔枝果肉時搭配200ml溫水有助于糖分代謝,避免空腹食用。果核周圍薄膜含單寧酸,建議去除后食用。運動后補充荔枝可快速恢復(fù)體力,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攝入量。挑選時觀察果肉透明度,半透明狀為最佳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