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拖出來的!提醒:身體這2處“變大”,盡早去醫(yī)院檢查
 內分泌科編輯
              健康小靈通
              內分泌科編輯
              健康小靈通
               內分泌科編輯
              健康小靈通
              內分泌科編輯
              健康小靈通
              痛風發(fā)作時那種鉆心的疼痛,很多人形容"比生孩子還痛"。這種"富貴病"其實早有預警信號,只是被我們忽略了。當身體這兩個部位悄悄"膨脹"時,就是在拉響警.報!

1、大腳趾最先遭殃
超過70%的痛風首次發(fā)作都在大腳趾關節(jié)。這個部位溫度較低,尿酸結晶最容易沉積。如果發(fā)現大腳趾突然紅腫發(fā)熱,連被子輕輕碰到都痛得跳起來,要高度警惕。
2、關節(jié)變形要當心
長期尿酸高會導致關節(jié)處形成"痛風石",這些尿酸結晶會讓關節(jié)變得凹凸不平。最可怕的是,這些結晶會像小刀一樣磨損關節(jié)軟骨。
1、耳輪上的小疙瘩
仔細觀察中老年痛風患者的耳朵,常會發(fā)現耳輪處有白色或淡黃色的小結節(jié)。這些其實是皮下沉積的尿酸結晶,醫(yī)學上叫"痛風石"。
2、結節(jié)會逐漸增大
初期可能只是米粒大小,但隨著病情發(fā)展會變成豌豆大小。用力擠壓還可能流出白色粉筆灰樣的物質,這就是尿酸結晶。
1、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

很多人體檢發(fā)現尿酸高卻不重視,其實這時結晶已經在關節(jié)沉積。就像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2、間歇期容易麻痹大意
第一次劇痛發(fā)作后,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再發(fā)作。很多人以為痊愈了,其實病情在暗中惡化。
1、首次發(fā)作最關鍵
第一次痛風發(fā)作后的1年內,是控制病情的黃金窗口期。及時干預可以避免關節(jié)永久性損傷。
2、飲食調整要科學
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沒錯,但完全不吃肉類反而可能加重代謝紊亂。重要的是控制總量,保持飲食均衡。
3、喝水有講究
每天保證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但不要一次性牛飲。建議每小時喝100-150毫升,睡前2小時要控制飲水。

當身體發(fā)出這些求.救信號時,千萬別以為忍忍就過去了。及時就醫(yī)檢查血尿酸水平,越早干預效果越好。記住,痛風治療的關鍵不是止痛,而是控制尿酸水平。從今天開始,留心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別讓痛風偷走你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