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發(fā)病年齡、胰島素依賴性和癥狀進展速度。1型糖尿病多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少年期發(fā)病,需依賴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與胰島素抵抗相關,中老年多發(fā),初期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
1、病因差異1型糖尿病由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島素抵抗伴隨相對分泌不足。
2、發(fā)病年齡1型常見于兒童或青少年,起病急驟;2型多在40歲后發(fā)病,進展隱匿。
3、治療方式1型需終身胰島素注射;2型初期可通過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格列美脲)聯合飲食運動控制。
4、癥狀特征1型患者三多一少癥狀明顯且迅速加重;2型早期癥狀輕微,部分患者通過體檢發(fā)現。
建議定期監(jiān)測血糖,1型患者需嚴格遵循胰島素治療方案,2型患者應注重體重管理并定期評估胰島功能。
超重和肥胖的區(qū)別主要在于體脂率與健康風險程度,超重指體重超過標準范圍但未達肥胖,肥胖則是體脂率顯著超標且伴隨代謝異常。
1、定義標準超重通常以體重指數24-27.9為界,肥胖則需BMI超過28或體脂率男性超過25%、女性超過30%。
2、健康影響超重可能增加關節(jié)負擔,肥胖直接關聯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風險。
3、體脂分布超重者脂肪可能均勻分布,肥胖者常見內臟脂肪堆積或腰臀比異常。
4、干預措施超重可通過飲食運動調整,肥胖常需醫(yī)療介入如藥物治療或代謝手術。
建議定期監(jiān)測體重變化,超重階段及時干預可有效預防發(fā)展為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