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類的灌腸有哪些注意事項

灌腸法是為了幫助患者排氣通便,用導(dǎo)管從肛門直腸插入結(jié)腸灌注液體。它通過刺激腸蠕動、軟化、清除糞便,具有降溫、催產(chǎn)、稀釋腸內(nèi)毒物、減少吸收、低溫溶液對高熱患者降溫的作用,還可以達到藥物、營養(yǎng)、水分等治療目的。
大量不保留灌腸的注意事項
1、臨床上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灌腸方法,其中包括溫度、濃度、壓力等因素,傷寒患者灌腸時的液體應(yīng)控制在500毫升以內(nèi),為保證灌腸效果,液面與肛門的距離不得大于30cm,患者排便后半小時測量體溫。
2、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體溫等。患者若出現(xiàn)顏色蒼白、腹部嚴(yán)重不適、脈搏跳動過快等不良反應(yīng),應(yīng)立即停止操作并進行相應(yīng)處理。
3、灌腸禁忌癥:女性孕期、消化道出血、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等不宜灌腸。
4、灌腸操作要注意保護患者的自尊心和隱私,操作時盡量不要暴露患者的身體,要注意保溫。
5、肝性腦病患者不應(yīng)用肥皂水灌腸,心力衰竭和水鈉滯留患者禁用生理鹽水灌腸。
少量不保留灌腸注意事項
1、控制灌腸速度,過快易造成腸道粘膜損傷,造成排便反射。
2、注水器更換不當(dāng),容易進入空氣,腹脹。
3、小容量灌腸筒液面距肛門30CM以下。
4、防止直腸內(nèi)液體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