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怎么檢查診斷

非淋菌性尿道炎可通過分泌物涂片檢查、尿液檢查、病原體培養(yǎng)、核酸檢測、血清學檢查等方式診斷。非淋菌性尿道炎通常由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表現(xiàn)為尿道刺癢、尿痛、分泌物增多等癥狀。
通過采集尿道分泌物制作涂片,經革蘭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該方法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白細胞增多,但無法直接檢測衣原體或支脲原體。檢查前2小時應避免排尿以提高檢出率,操作簡便且成本較低,適合基層醫(yī)療機構篩查使用。
取首段晨尿進行白細胞酯酶試驗或尿沉渣鏡檢,若每高倍鏡視野白細胞超過10個提示炎癥可能。該方法無創(chuàng)易行,但特異性較差,需結合其他檢查確認。檢查前需清潔外陰,避免月經期檢測以防污染樣本。
將尿道分泌物接種于特殊培養(yǎng)基進行衣原體或支原體培養(yǎng),是診斷的金標準。該方法可明確具體病原體類型并指導用藥,但培養(yǎng)周期需3-7天,對實驗室條件要求較高。采集標本時應使用專用拭子深入尿道2-4厘米旋轉取材。
采用PCR或轉錄介導擴增技術檢測病原體DNA/RNA,靈敏度超過90%??赏瑫r檢測沙眼衣原體、淋球菌等多種病原體,4-6小時即可出結果。檢查前24小時應避免使用抗菌藥物,防止假陰性。
通過檢測血清中衣原體抗體輔助診斷,適用于慢性或反復感染者。IgM抗體陽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體陽性多表示既往感染。需注意與其他衣原體感染疾病交叉反應可能,通常作為補充診斷手段。
確診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應避免性生活直至治愈,性伴侶需同步檢查治療。日常需保持會陰清潔干燥,選擇純棉內褲并每日更換。飲食宜清淡,多飲水促進排尿沖洗尿道,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治療期間嚴格遵醫(yī)囑完成療程,即使癥狀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藥,防止轉為慢性感染。治療后1-2周需復查確認病原體清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