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如何預防肝炎
傳染科編輯
醫(yī)學科普人
傳染科編輯
醫(yī)學科普人
嬰兒預防肝炎可通過接種疫苗、母乳喂養(yǎng)、注意衛(wèi)生、避免接觸傳染源、定期體檢等方式實現。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母嬰傳播、接觸污染物品等因素引起,需結合具體類型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式。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需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后續(xù)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針接種。甲肝疫苗適用于1歲以上嬰幼兒,高危地區(qū)可提前至6月齡接種。疫苗接種后需觀察有無局部紅腫或低熱反應,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經規(guī)范免疫阻斷后可行母乳喂養(yǎng)。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A能幫助嬰兒建立腸道免疫屏障,降低甲肝等經口傳播疾病風險。哺乳前需清潔乳頭,避免乳頭皸裂出血。若母親患有活動性乙肝且病毒載量高,應暫停哺乳并及時就醫(yī)評估。
照顧者接觸嬰兒前需用流動水及肥皂洗手,特別是更換尿布、準備食物前后。嬰兒餐具應單獨消毒,避免與成人混用。6月齡后添加輔食時,蔬菜水果需徹底清洗,肉類魚類應充分煮熟。外出時避免讓嬰兒觸摸公共物品后吮吸手指。

家庭成員患有肝炎時應做好隔離,不與嬰兒共用毛巾、牙刷等個人物品。避免帶嬰兒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減少與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托育機構需查驗工作人員健康證,確保環(huán)境定期消毒。若保姆患有戊肝等消化道傳染病,須暫停服務工作。
嬰兒出生后需進行乙肝兩對半檢測,確認母嬰阻斷是否成功。3歲前每半年檢查肝功能,重點監(jiān)測轉氨酶和膽紅素指標。如發(fā)現皮膚黃染、尿液顏色加深等異常,應立即就醫(yī)排查肝炎可能。早產兒或低體重兒應增加隨訪頻率,必要時檢測肝炎病毒載量。

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嬰兒居住環(huán)境通風干燥,衣物被褥定期陽光暴曬。添加輔食后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泥、維生素C的蘋果泥等,增強肝臟代謝能力。避免給嬰兒食用未滅菌乳制品或生冷海鮮。照料者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肝炎疑似癥狀時,應及時檢測并暫時避免接觸嬰兒。嬰兒專用指甲剪、毛巾等物品應每月更換,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通過綜合預防措施可顯著降低嬰兒肝炎發(fā)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