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傳染科編輯
醫(yī)心科普
傳染科編輯
醫(yī)心科普
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損傷、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引起。肝炎通常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黃疸等癥狀,需根據(jù)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病毒感染是肝炎最常見的原因,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可導致慢性肝炎,長期感染可能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表現(xiàn)為急性肝炎。丁型肝炎病毒為缺陷病毒,需依賴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復制。針對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韋片、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注射液等抗病毒藥物。
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炎,乙醇及其代謝產物可直接損傷肝細胞,引起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酒精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現(xiàn)肝區(qū)疼痛、腹水、肝掌等癥狀。治療需嚴格戒酒,配合保肝藥物如復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等,嚴重者需進行肝移植評估。
某些藥物如抗結核藥、解熱鎮(zhèn)痛藥、抗生素等可能引起藥物性肝炎。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可直接毒性作用或通過免疫反應導致肝細胞損傷。臨床表現(xiàn)可從無癥狀肝酶升高到急性肝衰竭。治療應立即停用可疑藥物,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硫普羅寧腸溶片等保肝藥物,重癥需人工肝支持。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免疫系統(tǒng)錯誤攻擊肝細胞導致的慢性炎癥,多見于女性。患者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血清學檢查可見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陽性。治療主要使用潑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劑,需長期隨訪調整用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與肥胖、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密切相關。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可引發(fā)炎癥反應和纖維化?;颊叨酂o特異性癥狀,部分有右上腹不適、疲勞等表現(xiàn)。治療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包括控制體重、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必要時可使用吡格列酮片、維生素E軟膠囊等藥物輔助治療。

肝炎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量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蛋清等,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嚴格戒酒,避免使用損肝藥物。定期復查肝功能、肝臟超聲等檢查,遵醫(yī)囑規(guī)范治療。出現(xiàn)乏力加重、黃疸加深、腹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