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怎么辦吃什么通便最快
中醫(yī)養(yǎng)生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中醫(yī)養(yǎng)生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便秘可通過飲食調整、腹部按摩、中藥調理、適度運動、穴位刺激等方式緩解。常見原因包括膳食纖維不足、腸道動力減弱、陰虛燥熱、情志失調、久坐少動等。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推薦食用火麻仁粥火麻仁15克搗碎與粳米同煮,其油脂成分可潤滑腸道;涼拌黑木耳含膠質能吸附腸道垃圾;香蕉與蜂蜜水搭配富含低聚果糖,可調節(jié)菌群平衡。避免辛辣燥熱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
順時針環(huán)形按摩腹部可增強腸道蠕動功能。具體手法為平躺屈膝,用掌根從右下腹開始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方向推揉,每次15分鐘。配合呼吸法吸氣時放松腹部,呼氣時加壓按摩效果更佳。此法特別適合老年性腸動力不足。
短期便秘可用決明子、番瀉葉等清熱通便藥材,但不宜長期服用。慢性便秘建議辨證用藥:腸燥型選用麻子仁丸潤腸通便;氣滯型用六磨湯行氣導滯;陽虛型適用濟川煎溫陽通便。中成藥如通便靈膠囊、麻仁潤腸丸需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八段錦中的"調理脾胃須單舉"動作能刺激足陽明胃經,改善消化功能。每日快走30分鐘或練習五禽戲中的"熊晃"動作,通過腰腹扭轉促進腸蠕動。避免久坐不動,每小時應起身活動3-5分鐘。
按壓天樞穴臍旁2寸和大腸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可直接調節(jié)腸道功能。艾灸神闕穴肚臍能溫陽散寒,適合虛寒型便秘。耳穴貼壓取大腸、直腸、交感等反射區(qū),用王不留行籽每日按壓3-5次。

長期便秘患者應建立規(guī)律排便習慣,晨起空腹飲用300ml溫水可刺激胃結腸反射。飲食上多食核桃、松子等堅果類補充不飽和脂肪酸,搭配酸奶補充益生菌。避免過度依賴瀉藥,情志不暢者可練習呼吸吐納法,推薦"六字訣"中的"呬"字訣疏肝理氣。若出現便血、體重驟減等報警癥狀需及時就醫(yī)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