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有果銹是什么原因

桃核表面出現(xiàn)果銹主要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共同導致,常見原因有品種特性、機械損傷、病蟲害侵染、氣候異常、營養(yǎng)失衡等。
部分桃樹品種果皮角質層較薄,如蟠桃、油桃等,表皮細胞排列疏松易形成微裂紋。果實發(fā)育過程中角質層破裂后,皮下組織暴露氧化形成褐色銹斑,屬于品種固有特性。這類果銹通常均勻分布于果肩部位,不影響食用安全性。
生長期間枝葉摩擦、冰雹擊打、套袋操作不當?shù)韧饬ψ饔脮茐墓けWo層。傷口處分泌的酚類物質接觸空氣氧化,形成條狀或點狀銹斑。幼果期損傷更易導致銹斑擴大,采收前2周應避免果園機械作業(yè)。
桃瘡痂病真菌侵染會導致果皮出現(xiàn)圓形瘡痂狀銹斑,伴隨邊緣隆起癥狀。蚜蟲、螨類刺吸汁液后,唾液中的酶類會誘發(fā)局部組織褐變。早期噴施生物農(nóng)藥可控制病蟲害擴散,嚴重時需摘除病果。
連續(xù)陰雨天氣會沖刷果面蠟質層,高濕度環(huán)境促進病原菌滋生。果實膨大期遭遇干旱后突然降雨,果肉快速吸水膨脹導致表皮開裂。建議雨季前噴施鈣肥增強果皮韌性,搭建防雨棚減少氣候影響。
缺鈣會導致果皮細胞壁結構松散,缺硼影響角質層形成。氮肥過量促使果肉生長速度超過表皮擴展能力。花后至硬核期葉面補充糖醇鈣,控制氮肥用量,保持氮磷鉀比例在2:1:2可有效預防。
預防桃核果銹需綜合管理,冬季清園時徹底清除病枝落葉,萌芽前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生長期保持果園通風透光,果實套袋選用透氣性好的木漿紙袋。采收前20天停止用藥,成熟期避免果園積水。日常可適量增施腐熟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定期檢測葉片營養(yǎng)水平調(diào)整施肥方案。對于已出現(xiàn)銹斑的果實,只要無腐爛變質,削去表皮后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