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胃出血的這些病因很復雜

胃出血可能由胃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藥物因素等原因引起。胃出血通常表現(xiàn)為嘔血、黑便、頭暈等癥狀,需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并接受針對性治療。
胃潰瘍是胃黏膜深層組織受損形成的創(chuàng)面,長期胃酸侵蝕或幽門螺桿菌感染為主要誘因。典型癥狀包括餐后上腹灼痛、反酸噯氣,嚴重時可侵蝕血管導致嘔血。治療需根除幽門螺桿菌,常用藥物有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lián)療法,出血嚴重時需內鏡下止血或手術干預。
應激、酒精或非甾體抗炎藥可導致胃黏膜屏障急性損傷,表現(xiàn)為廣泛糜爛出血。常見于嚴重創(chuàng)傷、大手術后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人群,突發(fā)嘔血伴心率加快為典型表現(xiàn)。治療需停用損傷因素,靜脈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泮托拉唑,必要時輸血支持。
肝硬化門脈高壓致使食管下端靜脈叢迂曲擴張,血管壁脆弱易破裂大出血?;颊叱S懈尾∈罚瑖I血量較大且呈鮮紅色,可能伴隨意識模糊。緊急處理包括內鏡下套扎止血、生長抑素類藥物降低門脈壓力,根本治療需解決肝硬化病因。
腫瘤組織壞死或侵犯血管可引起持續(xù)少量出血或突發(fā)大出血。多伴有消瘦、貧血、持續(xù)腹痛等報警癥狀。確診需胃鏡取活檢,治療根據(jù)分期選擇手術切除、化療或靶向治療,出血時需內鏡下電凝或氬離子凝固止血。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護機制。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過量也可能誘發(fā)出血。此類患者需評估用藥必要性,必要時更換為對胃腸刺激較小的塞來昔布,同時聯(lián)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瑞巴派特。
胃出血患者急性期應禁食,出血停止后從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低纖維軟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過熱食物。恢復期注意規(guī)律進食,戒煙限酒,慎用損傷胃黏膜藥物。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潰瘍愈合情況,肝硬化患者需每半年篩查食管靜脈曲張。出現(xiàn)頭暈心悸、嘔血加重等表現(xiàn)須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