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堿能性蕁麻疹是怎么患上的
免疫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免疫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膽堿能性蕁麻疹可能由體溫升高、情緒壓力、劇烈運動、飲食刺激、遺傳易感性等原因引起。該疾病表現為受熱或出汗后出現針尖大小丘疹伴劇烈瘙癢,可通過抗組胺藥物、降溫處理、心理調節(jié)、避免誘因、免疫調節(jié)等方式緩解癥狀。

體溫調節(jié)異常是主要誘因,洗澡水溫過高、環(huán)境溫度驟升會導致膽堿能神經興奮,釋放乙酰膽堿刺激肥大細胞脫顆粒。建議保持環(huán)境溫度22-24℃,突發(fā)皮疹時可用冷毛巾敷患處,日常選擇透氣棉質衣物。
焦慮緊張等情緒會激活交感神經,促使乙酰膽堿分泌增加?;颊叱0橛?a href="http://www.phgsvzt.cn/k/pefv19afkt39b2b.html" target="_blank">心悸、多汗等自主神經紊亂表現。可通過正念冥想、腹式呼吸等放松訓練改善,嚴重時需配合心理治療。

運動時核心體溫上升0.5-1℃即可誘發(fā)皮疹,多見于長跑、球類等有氧運動。建議改為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運動前30分鐘可預先服用抗組胺藥,運動中及時補充電解質飲料。
辛辣食物、酒精、熱飲等會擴張皮膚血管加重癥狀。發(fā)病期間應避免食用花椒、咖喱等調料,推薦冬瓜、薏米等利濕食材,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以促進代謝物排泄。
約30%患者存在家族過敏史,可能與HRH1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這類患者往往合并過敏性鼻炎或哮喘,需檢測血清IgE水平,必要時進行脫敏治療。

患者應建立癥狀日記記錄誘因,夏季外出攜帶便攜小風扇降溫。推薦進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快走鍛煉增強體溫調節(jié)能力,飲食可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甜椒等食物。沐浴時水溫控制在38℃以下,沐浴后立即涂抹無香料保濕霜。若每月發(fā)作超過3次或出現喉頭水腫,需及時至變態(tài)反應科進行過敏原檢測和特異性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