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內伏是中醫(yī)學概念,指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形成的病理產物積聚于臟腑經絡,可能由外感寒濕、飲食不當、脾虛失運、腎陽不足等原因引起。
1. 外感寒濕寒濕邪氣侵襲肌表,阻滯氣機導致水液停聚,表現為頭身困重、關節(jié)酸痛。治療需散寒除濕,可選用藿香正氣散、五苓散等方劑。
2. 飲食不當過食生冷肥甘損傷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形成痰飲,常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需調整飲食結構,配合二陳湯、保和丸等健脾化濕。
3. 脾虛失運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水濕,痰飲內生伴隨乏力便溏。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可選用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方劑。
4. 腎陽不足腎陽虧虛不能溫化水液,出現畏寒肢冷、水腫咳喘。需溫補腎陽,常用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方劑。
日常需避免潮濕環(huán)境,適量運動促進氣血運行,飲食宜溫熱易消化,癥狀持續(xù)應盡早就醫(yī)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