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陰虛出汗怎么調理
兒科編輯
健康陪伴者
兒科編輯
健康陪伴者
小兒陰虛出汗可通過調整飲食、中藥調理、推拿療法、作息管理和穴位敷貼等方式改善。陰虛出汗多與體質虛弱、津液不足有關,常表現為夜間盜汗、手足心熱、口干舌燥等癥狀。

日??蛇m量增加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蓮子羹、百合粥、山藥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陰虛體質兒童易出現大便干燥,可增加梨汁、荸薺等生津食材。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減少高溫爆炒。
可在中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中成藥。六味地黃丸適用于腎陰不足引起的潮熱盜汗,知柏地黃丸對陰虛火旺型出汗更有效。中藥湯劑可選擇沙參麥冬湯或生脈飲加減,需根據舌脈辨證使用。服藥期間忌食蘿卜、濃茶等解藥食物。
家長可學習揉按涌泉穴、三陰交等滋陰穴位,每日睡前推拿5分鐘。捏脊療法沿脊柱兩側膀胱經從下至上提捏,每周3次。推拿時使用嬰兒按摩油減少摩擦,力度以皮膚微紅為度。配合清天河水手法可增強斂汗效果。

保證每日21點前入睡,午休不超過1小時。臥室溫度18-22℃為宜,使用純棉吸汗寢具。睡前1小時避免劇烈運動,可聽輕音樂放松。夜間出汗后及時擦干,更換透氣睡衣。避免過度保暖誘發(fā)多汗。
中醫(yī)診所可采用五倍子粉調醋敷貼神闕穴,每晚1次。吳茱萸研末敷涌泉穴對頑固性盜汗有效。敷貼前測試皮膚敏感性,出現紅疹立即停用。夏季可改用藿香正氣水稀釋后擦浴,既防痱又助斂汗。

家長需定期監(jiān)測兒童體重和生長發(fā)育曲線,陰虛出汗持續(xù)2周以上或伴隨消瘦發(fā)熱時需就醫(yī)排除結核、甲亢等疾病。日??芍谱鼷湺瑸趺凤嫯敳栾?,避免兒童在高溫環(huán)境長時間活動。衣被選擇淺色系便于觀察汗液性狀,記錄出汗時間與誘因有助于醫(yī)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