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可以提高貧血的治愈率
血液內科編輯
健康科普君
血液內科編輯
健康科普君
貧血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鐵劑、治療原發(fā)病、輸血支持、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提高治愈率。貧血可能與缺鐵、造血功能障礙、慢性失血、維生素缺乏、遺傳性疾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乏力、頭暈、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癥狀。

缺鐵性貧血患者可適量增加動物肝臟、瘦肉、菠菜等富含鐵的食物,同時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柑橘類水果促進鐵吸收。地中海貧血患者需避免高鐵飲食,優(yōu)先選擇優(yōu)質蛋白和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雞蛋、西藍花。長期素食者應增加豆制品、堅果等植物性鐵源,避免與濃茶、咖啡同食影響吸收效率。
缺鐵性貧血可遵醫(yī)囑使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琥珀酸亞鐵片、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等補鐵藥物。巨幼細胞性貧血需配合葉酸片和維生素B12注射液。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血清鐵蛋白指標,避免鐵過載導致肝損傷,出現黑便屬正?,F象。
消化道潰瘍引起的失血性貧血需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聯合鋁碳酸鎂咀嚼片控制出血。腎性貧血患者需應用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改善造血功能。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導致的貧血可能需地西他濱注射液等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必要時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

血紅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貧血或急性失血患者需輸注濃縮紅細胞懸液,地中海貧血需輸注去白細胞紅細胞制品。反復輸血者應配合使用去鐵胺注射液預防鐵沉積,每2-3個月監(jiān)測血清鐵蛋白,輸血后需觀察有無發(fā)熱、皮疹等輸血反應。
氣血兩虛型可選用復方阿膠漿、人參養(yǎng)榮丸,脾腎陽虛型適用右歸丸配合艾灸關元穴。中藥調理需持續(xù)3-6個月,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可與西藥間隔2小時服用。針灸選取足三里、血海等穴位,每周治療3次,配合耳穴壓豆改善造血微循環(huán)。

貧血患者需保持規(guī)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時,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缺氧癥狀。建議每月復查血常規(guī),妊娠期女性及生長發(fā)育期兒童應每3個月檢測鐵代謝指標。長期貧血未改善者需進行骨髓穿刺、基因檢測等進一步檢查,胃腸鏡排查慢性失血病灶。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誘發(fā)心悸,洗澡水溫不宜超過40攝氏度,改變體位時動作緩慢預防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