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掉大米的霉味
食療養(yǎng)生編輯
醫(yī)普小能手
食療養(yǎng)生編輯
醫(yī)普小能手
大米霉味可通過晾曬通風、白酒吸附、茶葉除味、海帶吸濕、花椒防霉等方法去除。霉味主要由儲存環(huán)境潮濕、溫度過高、密封不嚴、陳米變質、霉菌滋生等因素引起。

將霉變大米攤開在干燥通風處晾曬2-3小時,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部分霉菌。注意避免暴曬導致米粒開裂,晾曬后需過篩去除霉變嚴重的米粒。此法適用于霉變初期且程度較輕的情況。
取50毫升高度白酒裝入敞口容器,埋入米袋中央密封24小時。酒精揮發(fā)能滲透米粒間隙,抑制霉菌活性并中和異味。操作時需遠離火源,處理后大米需通風散盡酒味方可食用。
用紗布包裹50克干茶葉綠茶或紅茶放入米缸,茶葉多孔結構可吸附霉味分子。每兩周更換一次茶葉,配合定期翻動米堆效果更佳。此法對輕度串味的大米改善明顯。

干燥海帶按1:100比例與大米混合存放,海帶中的褐藻酸鈣能吸收環(huán)境水分,使相對濕度降至65%以下抑制霉菌繁殖。需每月更換一次海帶,潮濕季節(jié)應縮短至半月更換。
在米袋中放入20-30粒干花椒,其含有的檸檬烯和芳樟醇具有抗菌作用。可將花椒裝入透氣紗袋懸掛于米袋四角,既能防霉又避免直接接觸影響口感。此法更適合預防霉變產生。

日常儲存大米建議選擇陰涼干燥環(huán)境,使用密封性好的陶罐或食品級塑料桶,底層可鋪竹炭或食品干燥劑。每月檢查米質,少量多次購買避免囤積。若霉變面積超過1/3或出現黃曲霉毒素特征性黃綠色霉斑,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霉變大米可能含有致癌物質,長期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輕度霉變處理后建議高溫烹煮做成粥品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