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手術后第二次來月經量多是怎么回事
婦產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婦產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子宮肌瘤手術后第二次月經量多可能與術后子宮修復、激素水平波動或殘留病灶有關,需結合具體癥狀判斷是否正常。常見原因包括子宮內膜修復期出血、激素紊亂或手術創(chuàng)面未完全愈合,多數情況下2-3個月經周期后可逐漸恢復。

1. 術后子宮修復過程
手術過程中子宮肌層受到損傷,子宮內膜需要時間重新生長。第二次月經時新生血管較脆弱,可能出現突破性出血。觀察出血顏色,鮮紅色伴隨血塊需警惕,暗紅色少量出血多為修復性反應。術后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或提重物,減少腹部壓力。
2. 激素水平失衡
手術可能暫時影響卵巢供血,導致黃體功能不足。孕激素分泌減少會使子宮內膜脫落不完全,出現經期延長和量多。建議月經第2-3天檢測性激素六項,若FSH水平超過10mIU/ml提示卵巢功能受影響。短期可服用優(yōu)思明等短效避孕藥調節(jié)周期,連續(xù)使用3個月。

3. 病灶殘留或復發(fā)
肌壁間肌瘤剔除不徹底時,殘留組織可能刺激宮腔增大。經量超過80ml(浸透日用衛(wèi)生巾每小時更換持續(xù)6小時)或出現大血塊需復查。術后6周應進行陰道超聲檢查,關注內膜線是否連續(xù)、肌層回聲是否均勻。疑似復發(fā)時可考慮MRI評估,直徑超過4cm的殘留肌瘤建議二次宮腔鏡處理。
4. 感染或粘連因素
術后宮腔粘連可能導致經血排出不暢,積血后突然大量涌出。伴隨下腹墜痛、發(fā)熱需排除子宮內膜炎。月經干凈后3天行宮腔鏡檢查,輕度粘連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分離術。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肟7-10天,同時服用桂枝茯苓膠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月經量持續(xù)增多超過3個周期,或血紅蛋白低于90g/L時需及時干預。鐵蛋白水平低于30μg/L建議補充琥珀酸亞鐵片配合維生素C,每日攝入紅肉50-75g。術后半年內每2個月復查超聲,經期避免攝入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保持外陰清潔,使用棉質透氣衛(wèi)生巾,2小時更換一次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