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放療可能引發(fā)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皮膚損傷等并發(fā)癥,實際發(fā)生概率與放療劑量、個體耐受性、防護措施等因素相關。
1、放射性腸炎放療可能損傷直腸或結腸黏膜,導致腹瀉、腹痛、便血等癥狀。輕度可口服蒙脫石散緩解腹瀉,中重度需暫停放療并使用硫糖鋁混懸液保護腸黏膜。
2、放射性膀胱炎膀胱受輻射后易出現尿頻、尿急、血尿,可能與黏膜充血水腫有關??勺襻t(yī)囑使用鹽酸坦索羅辛緩解癥狀,嚴重出血時需膀胱灌注止血藥物。
3、骨髓抑制放療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需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必要時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提升白細胞水平。
4、皮膚損傷照射區(qū)域皮膚可能出現干燥、瘙癢、潰爛,需保持清潔并使用醫(yī)用放射防護噴劑。避免抓撓或使用刺激性護膚品。
放療期間建議高蛋白飲食增強體質,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出現持續(xù)發(fā)熱或嚴重不適需立即就醫(yī)評估。
卵巢囊性包塊是卵巢內充滿液體的囊狀結構,常見類型包括生理性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漿液性囊腺瘤和畸胎瘤等。
1、生理性囊腫多為排卵后形成的黃體囊腫或濾泡囊腫,通常直徑小于5厘米,2-3個月經周期后可自行消退,無須特殊治療。
2、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因子宮內膜異位癥導致陳舊性血液積聚形成巧克力囊腫,可能伴隨痛經和不孕,需通過腹腔鏡手術切除。
3、漿液性囊腺瘤來源于卵巢上皮細胞的良性腫瘤,囊壁薄且內含清亮液體,體積較大時需手術切除以防扭轉或破裂。
4、成熟畸胎瘤含油脂、毛發(fā)等組織的生殖細胞腫瘤,雖多為良性但可能發(fā)生蒂扭轉,建議腹腔鏡下囊腫剔除術治療。
發(fā)現卵巢囊性包塊應定期復查超聲,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囊腫破裂,若出現急性腹痛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