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診斷通常需要結合骨密度檢測、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和骨折風險評估。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檢查主要有骨密度測定、X線檢查、CT或MRI掃描、血液生化檢查。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金標準,通過測量腰椎和髖部的骨密度值評估骨折風險,T值≤-2.5可確診骨質疏松。
普通X線片可顯示骨折部位和類型,但難以發(fā)現(xiàn)輕微骨折,胸腰椎側位片有助于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診斷。
CT三維重建能清晰顯示復雜骨折的解剖結構,MRI對骨髓水腫敏感,可鑒別新鮮與陳舊性椎體骨折。
包括血鈣、磷、堿性磷酸酶等骨代謝指標,25羥維生素D和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檢測有助于明確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病因。
建議患者檢查前避免服用鈣劑,穿著無金屬飾物的衣物,配合醫(yī)生完成體位擺放,檢查后遵醫(yī)囑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和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