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yī)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足底筋膜炎通常由足部過度使用、足弓結(jié)構異常、肥胖、年齡增長、運動方式不當?shù)纫蛩匾稹?/p>
減少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急性期可使用足弓支撐墊減輕筋膜牽拉。選擇軟底鞋或定制矯形鞋墊糾正生物力學異常,夜間可穿戴足踝支具保持筋膜伸展狀態(tài)。
每日冰敷足跟部10-15分鐘緩解炎癥,配合超聲波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體外沖擊波治療能有效松解粘連組織,激光治療可加速組織修復,建議進行為期4-6周的規(guī)律康復訓練。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局部涂抹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或氟比洛芬凝膠貼膏,嚴重者可能需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局部封閉治療。
采用艾灸刺激涌泉穴、昆侖穴等穴位改善氣血運行,中藥熏洗可用伸筋草、透骨草等組方。小針刀療法可松解筋膜粘連,推拿手法配合中藥離子導入能緩解肌肉痙攣。
保守治療無效且病程超過1年者,可考慮足底筋膜部分切斷術或內(nèi)鏡下足底筋膜松解術。術后需配合漸進性負重訓練,關節(jié)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勢。
日常應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避免赤足行走或穿硬底鞋,運動前充分熱身并逐步增加強度。每日可進行足底筋膜拉伸訓練,如臺階牽拉、毛巾抓握等動作,溫水泡腳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若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足跟麻木需及時復查,長期未愈可能繼發(fā)足弓塌陷等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