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可通過復位固定、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方式恢復。粉碎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創(chuàng)傷、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復應力損傷等原因引起。
閉合復位或手術切開復位后采用石膏、支具或外固定架固定,穩(wěn)定性差的骨折需內固定器材如鋼板螺釘維持對位,固定期間需定期復查X線觀察骨痂生長情況。
疼痛劇烈可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嚴重腫脹可靜脈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骨質疏松患者需補充碳酸鈣D3片及阿侖膦酸鈉片。
拆除固定后逐步進行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和肌力練習,早期以被動活動為主,后期增加抗阻訓練,配合超聲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促進功能恢復。
嚴重移位或關節(jié)內骨折需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骨缺損者可能需植骨術,術后早期進行CPM機輔助鍛煉,感染風險高者需預防性使用注射用頭孢呋辛鈉。
恢復期需保證每日攝入800毫克鈣和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避免吸煙飲酒,定期復查評估愈合進度,完全負重需經醫(yī)生評估后逐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