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受傷腳腫了怎么辦

腳踝受傷出現(xiàn)腫脹時,首要措施是停止運動,避免進一步受傷,同時進行冰敷減輕腫脹,在必要情況下及時就醫(yī)。
腳踝腫脹通常是軟組織損傷、韌帶拉傷或關節(jié)扭傷引起的。受傷后,會出現(xiàn)局部毛細血管破裂,導致液體滲出到組織間隙,形成腫塊。同時,受傷部位的疼痛和活動受限也可能隨之而來。
應當在傷后盡快采取“RICE原則”: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休息是為了讓腳踝盡可能避免承重,冰袋可以用薄毛巾包裹后敷于腫脹處,每次15到20分鐘,每隔2到3小時重復一次。使用彈性繃帶適度加壓有助于減少腫脹,但不要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把腳抬高到高于心臟的位置,可以幫助多余的液體回流,減輕腫脹。
如果腫脹持續(xù)不減,伴隨劇烈疼痛或活動完全受限,可能需要前往醫(yī)院檢查是否存在韌帶撕裂或骨折。醫(yī)生通常會進行影像學檢查,并根據(jù)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支具固定或更進一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