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常見臨床形式

關鍵詞: #心律失常
關鍵詞: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常見臨床形式主要有竇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臟傳導阻滯。心律失常是指心臟電傳導系統(tǒng)異常導致的心跳節(jié)律或頻率改變,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嚴重時需及時就醫(yī)。
竇性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和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動過速可能與情緒激動、劇烈運動或發(fā)熱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等癥狀。竇性心動過緩常見于運動員或睡眠時,心率低于60次/分,嚴重時可出現(xiàn)頭暈、乏力。竇性心律不齊多見于青少年,呼吸周期會影響心率變化,通常無須特殊治療。
房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性期前收縮、房性心動過速和心房顫動。房性期前收縮多為良性,可能由咖啡因或疲勞誘發(fā),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短暫不適。房性心動過速可能由心肌缺血或電解質(zhì)紊亂引起,需藥物控制。心房顫動是常見的持續(xù)性心律失常,與年齡增長、高血壓或甲狀腺功能亢進有關,可能增加腦卒中風險,需抗凝治療。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包括交界性期前收縮和交界性心動過速。交界性期前收縮多為偶發(fā),可能與迷走神經(jīng)張力增高有關。交界性心動過速常見于洋地黃中毒或心肌炎,心率通常為70-130次/分,可能伴隨心悸、出汗等癥狀。嚴重時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鹽酸胺碘酮片治療。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室性期前收縮可能由心肌缺血或低鉀血癥引起,頻發(fā)時需評估心臟結構。室性心動過速是危險的心律失常,可能導致血流動力學紊亂,需緊急電復律。心室顫動是最嚴重的心律失常,會導致心臟驟停,必須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和除顫。
心臟傳導阻滯分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一度傳導阻滯通常無癥狀,PR間期延長超過0.2秒。二度傳導阻滯可能表現(xiàn)為心悸或頭暈,莫氏I型較II型預后好。三度傳導阻滯是最嚴重的類型,心房和心室活動完全分離,心率常低于40次/分,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療。
心律失?;颊邞3忠?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戒煙有助于減少心律失常發(fā)作。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但避免劇烈運動。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心率,遵醫(yī)囑服藥,不可自行調(diào)整藥物劑量。出現(xiàn)心悸、暈厥或胸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完善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或心臟超聲等檢查,明確心律失常類型和病因后接受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