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的治療措施

腎小球腎炎可通過調整飲食、藥物治療、控制血壓、免疫抑制治療、透析治療等方式干預。腎小球腎炎可能與感染、自身免疫疾病、遺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血尿、蛋白尿、水腫等癥狀。
低鹽飲食有助于減輕水腫和高血壓,每日食鹽攝入量控制在3-5克。優(yōu)質蛋白攝入需根據(jù)腎功能調整,可選擇雞蛋、魚肉等易消化蛋白。限制高鉀食物如香蕉、土豆,避免加重電解質紊亂。水分攝入需根據(jù)尿量調整,少尿期需嚴格限制。避免飲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腎臟負擔。
可遵醫(yī)囑使用氫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利尿劑緩解水腫。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片可降低蛋白尿。合并感染時需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片適用于免疫介導的腎炎。必要時使用環(huán)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進展。
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延緩腎功能惡化。定期監(jiān)測晨起和睡前血壓并記錄波動情況。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導致血壓驟升。優(yōu)先選擇具有腎臟保護作用的降壓藥如纈沙坦膠囊。血壓控制不佳時需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對于新月體性腎炎等快速進展類型,需采用甲潑尼龍注射液沖擊治療。聯(lián)合使用他克莫司膠囊等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增強療效。治療期間需定期檢測淋巴細胞亞群評估免疫狀態(tài)。注意預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等機會性感染。療程通常需要維持6-12個月。
當出現(xiàn)嚴重腎功能衰竭時需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可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建立動靜脈瘺需提前2-3個月進行血管準備。居家腹膜透析需嚴格無菌操作預防腹膜炎。終末期患者可考慮腎移植手術。
腎小球腎炎患者需保證每日8小時睡眠,避免過度勞累。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定期復查尿常規(guī)、腎功能和腎臟超聲,監(jiān)測病情變化。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樂觀心態(tài),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減輕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