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與尿毒癥的關系

腎衰與尿毒癥是腎臟功能進行性惡化的不同階段,尿毒癥是腎衰的終末期表現。兩者關系密切,主要與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代謝廢物蓄積、水電解質紊亂、內分泌失調、并發(fā)癥累積等因素相關。
慢性腎臟病進展至腎衰時,腎小球濾過率低于15毫升/分鐘即進入尿毒癥期。腎臟排泄功能喪失導致肌酐、尿素氮等毒素在血液中堆積,引發(fā)全身多系統損害。
尿毒癥患者體內尿素、胍類化合物等毒素濃度顯著升高,可能抑制酶活性并損傷細胞膜,表現為皮膚瘙癢、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嚴重時可出現尿毒癥腦病。
腎臟調節(jié)能力喪失會導致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水腫等紊亂。血鉀超過6.5毫摩爾/升可能引發(fā)心臟驟停,需緊急血液凈化治療。
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造成腎性貧血,活性維生素D合成障礙導致腎性骨病。這些改變會加速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尿毒癥可累及心血管系統心包炎、高血壓、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病變、消化系統胃炎等,需通過透析或腎移植替代腎功能。
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指標,控制血壓血糖在目標范圍,采用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每日0.6-0.8克/公斤體重減輕腎臟負擔。限制鈉鹽攝入每日低于5克有助于控制水腫和高血壓,同時需根據血鉀水平調整果蔬攝入量。適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蛋白尿。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早期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