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的治療原則是

關鍵詞: #骨折
關鍵詞: #骨折
踝部骨折的治療原則主要有復位固定、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功能鍛煉和手術治療。
踝部骨折后需盡早進行復位固定,避免骨折端移位加重損傷。閉合性骨折可通過手法復位配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開放性骨折需清創(chuàng)后根據情況選擇內固定或外固定。復位后需定期復查X線片確認骨折對位情況,固定時間通常為4-6周。
可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消炎藥物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緩解疼痛腫脹,配合傷科接骨片、云南白藥膠囊等中成藥促進骨折愈合。合并骨質疏松者可補充碳酸鈣D3片、阿侖膦酸鈉片等抗骨質疏松藥物。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
急性期后可進行超短波、超聲波等物理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軟組織粘連。拆除固定后采用蠟療、中藥熏蒸等方式緩解關節(jié)僵硬,配合低頻脈沖電刺激預防肌肉萎縮。治療需由康復師指導,每周2-3次為宜。
固定期間可進行足趾屈伸、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非負重訓練。拆除固定后逐步開展踝關節(jié)屈伸、內外翻等主動活動,后期增加平衡墊訓練、抗阻練習等??祻湾憻拺驖u進,避免暴力牽拉導致二次損傷。
對于嚴重移位骨折、開放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經損傷者,需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常用鋼板螺釘系統(tǒng)或髓內釘固定。術后早期需抬高患肢減輕腫脹,2周后切口愈合可開始被動關節(jié)活動,完全負重通常需術后8-12周。
踝部骨折康復期間需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牛奶、魚類等富含鈣質食物攝入,避免吸煙飲酒影響骨折愈合。固定期間注意觀察肢體末梢血運,發(fā)現石膏過緊或皮膚壓傷及時就醫(yī)。拆除固定后行走初期建議使用拐杖輔助,逐步增加負重強度,定期復查評估骨折愈合情況。康復全程應遵醫(yī)囑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避免過早負重導致內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