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外面流膿水怎么辦

寶寶耳朵外面流膿水可能與外耳道炎、中耳炎、濕疹繼發(fā)感染、外傷或異物刺激等因素有關,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生素滴耳液、抗過敏治療、物理治療或手術引流等方式處理。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yī),明確病因后遵醫(yī)囑治療。
使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輕柔擦拭膿液,避免用力掏挖耳道。外耳道皮膚破損時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清潔后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時用防水耳塞保護。若膿液黏稠結痂,可先用溫熱毛巾濕敷軟化再清理。
細菌性外耳道炎可遵醫(yī)囑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或環(huán)丙沙星滴耳液。使用時將耳廓向后下方牽拉,滴入3-5滴藥液后輕壓耳屏幫助藥物滲透。需連續(xù)使用5-7天,即使癥狀緩解也不可自行停藥。用藥期間觀察是否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
過敏性濕疹繼發(fā)感染時,需聯(lián)合使用地奈德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嚴重瘙癢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漿,同時避免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應暫停食用海鮮、牛奶等易致敏食物。耳周皮膚破損處禁用激素類藥膏。
急性中耳炎伴鼓室積液可采用紅外線照射促進吸收,每日1次每次10分鐘。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行鼓膜穿刺抽液,術后用硼酸酒精棉球填塞外耳道。治療期間避免用力擤鼻涕,防止病原體經咽鼓管逆行感染。
耳后膿腫或乳突炎需行切開引流術,術后每日換藥至無膿性分泌物。先天性耳前瘺管感染反復發(fā)作時,建議感染控制后行瘺管切除術。術后1周內避免術耳受壓,洗澡時用防水貼覆蓋傷口。
日常需保持寶寶耳部清潔干燥,避免躺著喂奶防止奶液流入耳道。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傷耳部,選擇純棉質地的嬰兒帽減少摩擦。哺乳期母親注意補充維生素A、鋅等營養(yǎng)素,增強寶寶黏膜抵抗力。發(fā)現耳道異常分泌物、發(fā)熱或拒奶等情況應立即就醫(yī),不可自行使用偏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