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與細菌性肺炎的區(qū)別有哪些

支原體肺炎與細菌性肺炎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病原體、癥狀表現、檢查結果及治療藥物等方面。支原體肺炎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細菌性肺炎則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感染導致。
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為肺炎支原體,屬于非典型病原體,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無細胞壁結構。細菌性肺炎的常見病原體包括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典型細菌,具有完整的細胞壁結構。兩種肺炎的傳播方式均為飛沫傳播,但支原體肺炎在密集人群中更易暴發(fā)流行。
支原體肺炎起病較緩,多表現為持續(xù)性干咳、低熱、咽痛、頭痛等,嬰幼兒可能出現喘息。細菌性肺炎起病急驟,常見高熱、寒戰(zhàn)、膿痰、胸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呼吸急促和紫紺。支原體肺炎的咳嗽癥狀夜間加重,持續(xù)時間較長,可能超過兩周。
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血常規(guī)檢查可能顯示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升高,以淋巴細胞為主。細菌性肺炎通常白細胞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胸部X線檢查中,支原體肺炎多表現為間質性改變或斑片狀陰影,細菌性肺炎則常見肺葉或肺段實變影。支原體抗體檢測陽性可幫助確診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首選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羅紅霉素分散片,或四環(huán)素類如多西環(huán)素片。細菌性肺炎常用青霉素類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類如頭孢克肟顆粒等。支原體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天然耐藥,因此普通青霉素治療無效。兩種肺炎均需足療程用藥,避免耐藥性產生。
支原體肺炎病程較長,但多數預后良好,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肺外并發(fā)癥如皮疹、溶血性貧血。細菌性肺炎病情進展快,重癥可能并發(fā)膿胸、敗血癥等,及時治療多可在1-2周內恢復。免疫功能低下者患細菌性肺炎風險更高,需加強預防。
預防兩類肺炎均需注意手衛(wèi)生、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源,支原體肺炎高發(fā)季節(jié)盡量減少人群聚集。出現持續(xù)咳嗽、發(fā)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通過病原學檢查明確診斷。治療期間保持充足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祻秃筮m當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增強肺部抵抗力。嬰幼兒、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加強防護,必要時可接種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