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無直接關聯(lián)。宮頸糜爛多為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宮頸癌則與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相關,兩者病因、發(fā)展機制不同。
1. 病因差異宮頸糜爛是雌激素作用導致的宮頸管柱狀上皮外移,呈現(xiàn)紅色顆粒狀外觀;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長期感染引發(fā)細胞異常增生。
2. 癥狀表現(xiàn)宮頸糜爛通常無癥狀或僅有分泌物增多;宮頸癌可能出現(xiàn)接觸性出血、異常排液,晚期可有盆腔疼痛或排尿異常。
3. 檢查方法宮頸糜爛通過婦科檢查即可初步判斷;宮頸癌需依賴TCT細胞學檢查、HPV檢測及陰道鏡活檢確診。
4. 處理原則宮頸糜爛無須特殊治療,定期篩查即可;宮頸癌需根據(jù)分期采用手術、放療或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
建議所有女性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HPV感染風險。
宮頸活檢是婦科常用的診斷手段,主要用于宮頸病變篩查,操作方式有鉗取法、錐切法等。
1、診斷方法宮頸活檢通過取宮頸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明確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等疾病。檢查前需避開月經期,術后可能有少量出血。
2、適用癥狀適用于宮頸TCT異常、HPV陽性或肉眼可見贅生物等情況。檢查后可能出現(xiàn)下腹隱痛,通常1-3天緩解。
3、檢查過程在陰道鏡引導下定位取材,局部麻醉后使用活檢鉗獲取組織。術后需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周。
4、結果解讀病理報告可能顯示慢性炎癥、CIN分級或鱗癌等結果。CIN2級以上需進一步行LEEP刀或冷刀錐切術。
檢查后保持外陰清潔,出現(xiàn)大量出血或發(fā)熱應及時復診,日常建議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