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主要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肝臟、膽囊和胰腺。
1、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統(tǒng)的起始部位,負責食物的咀嚼和初步消化,唾液中的酶能分解淀粉。
2、食管:食管是連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過蠕動將食物送入胃部。
3、胃:胃通過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形成食糜后送入小腸。
4、小腸: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場所,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
5、大腸:大腸負責吸收水分和電解質(zhì),形成糞便并暫時儲存。
6、肝臟:肝臟分泌膽汁幫助脂肪消化,同時具有代謝和解毒功能。
7、膽囊:膽囊儲存和濃縮肝臟分泌的膽汁,進食時釋放膽汁進入小腸。
8、胰腺:胰腺分泌胰液進入小腸,含有多種消化酶幫助分解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保持規(guī)律飲食和均衡營養(yǎng)有助于維持消化系統(tǒng)健康,出現(xiàn)持續(xù)消化不良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檢查。
胃部按壓有硬塊可能與胃部肌肉緊張、胃脹氣、胃部腫瘤、胃部疝氣等原因有關。
1、胃部肌肉緊張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可能導致胃部肌肉持續(xù)性收縮,觸摸時感覺硬塊,可通過熱敷、放松訓練緩解。
2、胃脹氣飲食過快或產(chǎn)氣食物攝入過多導致胃內(nèi)氣體蓄積,表現(xiàn)為上腹膨隆伴按壓硬感,建議調(diào)整飲食結構并適當活動。
3、胃部腫瘤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或長期胃黏膜病變有關,除硬塊外常伴消瘦、黑便,需胃鏡確診后行手術或靶向治療。
4、胃部疝氣腹壁薄弱導致胃組織突出形成包塊,劇烈咳嗽或腹壓增高時明顯,需通過超聲鑒別后選擇疝修補術治療。
發(fā)現(xiàn)胃部異常硬塊應避免自行按壓刺激,記錄硬塊變化情況并及時消化內(nèi)科就診,完善影像學檢查明確性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