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進行內鏡檢查的癥狀
肝硬化患者進行內鏡檢查時可能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消化道出血、門脈高壓性胃病、肝性腦病相關黏膜改變以及膽汁反流性胃炎等癥狀。內鏡檢查是評估肝硬化并發(fā)癥的重要手段,需由專業(yè)醫(yī)生根據病情決定檢查時機和方式。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門脈高壓的典型表現,內鏡下可見食管下端或胃底黏膜呈蛇形迂曲的藍色靜脈隆起,嚴重時表面可見紅色征或糜爛。消化道出血常表現為嘔血或黑便,內鏡能直接觀察出血部位,急性期可見活動性滲血或血痂附著。門脈高壓性胃病在內鏡下顯示胃黏膜彌漫性充血水腫,伴馬賽克樣改變或櫻桃紅斑點。肝性腦病相關黏膜改變包括食管、胃黏膜血管擴張和充血,可能與血氨升高有關。膽汁反流性胃炎可見胃竇部黏膜充血水腫,伴有黃綠色膽汁附著。
肝硬化患者進行內鏡檢查前需評估凝血功能,必要時輸注血漿或血小板。檢查后應禁食2-4小時,觀察有無腹痛、嘔血等并發(fā)癥。日常需限制高蛋白飲食,避免粗糙食物,嚴格戒酒,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出現嘔血、黑便或意識改變時須立即就醫(yī),不可自行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胃鏡,重度靜脈曲張患者可考慮預防性套扎治療。
相關推薦
02:57
02:09
02:57
02:41
03:10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常見肝硬化有哪些肝硬化
- 2 常見肝硬化有哪些肝硬化?
- 3 什么是肝硬化?
- 4 肝硬化應該注意什么
- 5 肝硬化是怎樣造成的
- 6 肝硬化是如何引起的
- 7 肝硬化是怎么引起
- 8 肝硬化怎么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