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疼痛應如何按摩

小腿疼痛可通過按摩緩解,常用手法有揉捏法、推拿法、點壓法、叩擊法和拉伸法。小腿疼痛可能與肌肉勞損、靜脈曲張、缺鈣、腰椎間盤突出或下肢動脈硬化等因素有關。
用拇指與其余四指呈鉗形,沿腓腸肌肌腹由下向上緩慢揉捏,重點放松比目魚肌與跟腱連接處。此法適用于運動后乳酸堆積引起的肌肉酸痛,可配合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揉捏力度以產(chǎn)生輕微酸脹感為宜,單側(cè)持續(xù)3-5分鐘,注意避開脛骨前緣敏感區(qū)域。
手掌根部沿脛骨后緣從腳踝向膝關節(jié)方向推按,配合按摩油減少皮膚摩擦。對久站久坐導致的小腿腫脹效果較好,能促進淋巴回流。推拿時應保持節(jié)奏均勻,遇到硬結(jié)處可稍作停留加壓,但靜脈曲張患者需避免直接按壓曲張血管。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承山穴、委中穴等穴位,每個穴位持續(xù)按壓10-15秒。適用于夜間小腿抽筋或受涼引起的痙攣性疼痛。點壓承山穴時取俯臥位更易定位,位于腓腸肌肌腹下凹陷處。骨質(zhì)疏松者需控制力度防止骨損傷。
空心掌輕叩小腿后側(cè)肌肉群,從跟腱至腘窩呈節(jié)律性敲打。能緩解神經(jīng)壓迫導致的放射性疼痛,改善肌肉僵硬狀態(tài)。急性肌肉拉傷或皮膚破損時禁用此法,叩擊頻率建議每分鐘60-80次,力度以肌肉輕微震顫為度。
坐位伸直患肢,用手扳住前腳掌向軀干方向緩慢牽拉,維持15-20秒。針對跟腱炎或跖筋膜炎引發(fā)的小腿牽涉痛效果顯著。拉伸時應保持呼吸平穩(wěn),避免彈振式動作,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需在專業(yè)指導下進行。
按摩前后可用40℃左右溫水浸泡小腿10分鐘增強效果,日常應避免穿過緊鞋襪。若疼痛伴隨皮膚變色、持續(xù)腫脹或行走困難,可能提示深靜脈血栓等嚴重情況,須立即停止按摩并就醫(yī)。長期伏案工作者建議每2小時做踮腳運動預防小腿僵硬,糖尿病患者按摩前需評估周圍神經(jīng)病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