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的治療辦法是什么
皮膚科編輯
醫(yī)語暖心
皮膚科編輯
醫(yī)語暖心
皮膚瘙癢可通過保濕護理、抗組胺藥物、局部外用藥物、光療和病因治療等方式緩解。瘙癢可能由皮膚干燥、過敏反應、濕疹、真菌感染或系統(tǒng)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皮膚干燥是瘙癢常見誘因,建議每日使用含尿素或神經(jīng)酰胺的保濕霜,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避免使用堿性肥皂。嚴重干燥時可選用凡士林等封閉性保濕劑,修復皮膚屏障功能。
適用于過敏性瘙癢,常用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阻斷組胺受體減輕癥狀。夜間瘙癢明顯者可聯(lián)合第一代藥物如苯海拉明,但需注意嗜睡副作用。用藥需遵醫(yī)囑。
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的松適用于炎癥性皮膚病,強效制劑使用不超過2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可用于面部或兒童濕疹。局部麻醉劑如普莫卡因凝膠能快速止癢。

窄譜UVB照射對頑固性濕疹、尿毒癥瘙癢有效,每周2-3次,通過抑制皮膚免疫反應緩解癥狀。PUVA療法適用于廣泛性特應性皮炎,需配合光敏劑使用,注意防曬護理。
糖尿病、肝膽疾病等系統(tǒng)性疾病需控制原發(fā)??;疥瘡需用撲滅司林乳膏殺蟲;銀屑病需使用維A酸或生物制劑。真菌感染需規(guī)范使用抗真菌藥,避免自行濫用激素藥膏。

日常應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避免搔抓導致繼發(fā)感染。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補充維生素A/E。老年瘙癢患者可睡前涂抹薄荷腦制劑,合并焦慮者可嘗試認知行為療法。若瘙癢持續(xù)超過2周伴皮損、發(fā)熱或體重下降,需排查惡性腫瘤等嚴重病因。洗澡后3分鐘內涂抹保濕劑能最大限度鎖住水分,冬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環(huán)境濕度在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