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感冒發(fā)燒肚子疼是什么原因
兒科編輯
醫(yī)言小筑
兒科編輯
醫(yī)言小筑
小孩感冒發(fā)燒伴隨肚子疼可能與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腸系膜淋巴結炎、細菌性痢疾、輪狀病毒感染等原因有關。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病毒侵襲呼吸道后可能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導致發(fā)熱;部分病毒還可直接侵犯胃腸道,引起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建議家長密切觀察孩子癥狀變化,若出現持續(xù)高熱、頻繁嘔吐、精神萎靡等情況需及時就醫(yī)。

柯薩奇病毒等腸道病毒可同時引發(fā)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純撼侨魈橥?,常見陣發(fā)性臍周疼痛,可能伴有嘔吐或稀便。治療以補液為主,可遵醫(yī)囑使用蒙脫石散止瀉,布洛芬混懸液退熱,必要時靜脈補充電解質。家長需注意保持患兒口腔清潔,嘔吐后給予少量溫水漱口。
諾如病毒或飲食不潔可能引發(fā)胃腸黏膜炎癥。典型表現為發(fā)熱伴痙攣性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且性狀改變。治療需使用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調節(jié)菌群,頭孢克肟顆粒控制細菌感染。家長應記錄患兒排便次數,避免喂食油膩食物,奶瓶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
呼吸道感染后鏈球菌等病原體經血液播散至腸系膜淋巴結。特征為發(fā)熱伴隨右下腹壓痛,疼痛常在咳嗽時加重。超聲檢查可確診,治療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抗感染,對乙酰氨基酚栓劑退熱。家長要避免按壓患兒腹部,建議選擇米粥等易消化食物。

志賀菌感染導致結腸炎癥,出現高熱、里急后重和黏液膿血便。需糞培養(yǎng)確診,治療選用鹽酸小檗堿片抗菌,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修復腸道屏障,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促進黏膜修復。家長接觸患兒糞便后要徹底洗手,患兒衣物需單獨清洗并用沸水浸泡。
秋冬季高發(fā)的輪狀病毒腸炎以水樣便和噴射性嘔吐為特征,可伴39℃以上高熱。治療重點在于預防脫水,可用消旋卡多曲顆粒減少腸液分泌,口服補液鹽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家長要注意臀部護理,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鋅軟膏預防紅臀。

患兒發(fā)病期間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開窗通風2-3次。飲食選擇米湯、爛面條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類等產氣食品。體溫超過38.5℃時采用溫水擦浴物理降溫,擦浴部位選擇頸部、腋窩等大血管流經處?;謴推谥饾u增加蛋白質攝入,如蒸蛋羹、魚肉泥等,幫助修復受損黏膜。若腹痛持續(xù)超過6小時或出現血便、嗜睡等癥狀,需立即前往兒科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