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糜爛怎么治療
消化內科編輯
健康小靈通
消化內科編輯
健康小靈通
胃粘膜糜爛可通過調整飲食、藥物治療、內鏡下治療、中醫(yī)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胃粘膜糜爛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膽汁反流、應激反應、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減少辛辣刺激、過酸過燙食物的攝入,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軟食,避免空腹飲酒或咖啡。每日可少量多餐,進食時充分咀嚼。急性期可暫時采用流質飲食,如藕粉、米湯等,癥狀緩解后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需遵醫(yī)囑使用四聯(lián)療法,如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聯(lián)合膠體果膠鉍膠囊、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膽汁反流者可選用鋁碳酸鎂咀嚼片保護胃粘膜,配合多潘立酮片促進胃腸蠕動。疼痛明顯時短期使用硫糖鋁混懸凝膠。
對于活動性出血的糜爛灶,可在胃鏡下進行氬離子凝固術或局部噴灑止血藥物。廣泛糜爛伴滲血時可采用內鏡下黏膜剝離術,術后需禁食并靜脈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該治療需由消化內科醫(yī)生評估后實施。
脾胃虛弱型可用黃芪建中湯加減,肝胃郁熱型選用柴胡疏肝散配合黃連溫膽湯。中成藥如胃復春片、摩羅丹等具有修復胃粘膜作用。針灸選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艾灸調理需持續(xù)進行。
極少數(shù)反復出血、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糜爛可能需外科干預,如選擇性迷走神經(jīng)切斷術或胃部分切除術。術前需完善胃鏡復查和病理檢查,術后需長期隨訪防止復發(fā)。
胃粘膜糜爛患者日常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緊張。戒煙限酒,注意餐具消毒以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秋冬季節(jié)注意胃部保暖,可適當飲用溫熱的山藥紅棗粥。建議每半年復查胃鏡觀察粘膜修復情況,若出現(xiàn)黑便、嘔血等表現(xiàn)需立即就醫(yī)。用藥期間嚴格遵循醫(yī)囑,不可自行增減質子泵抑制劑的用量。